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2022
6-23氮吹浓缩仪是在大量的分析工作尤其是在环境污染物、食品分析领域中,为了获得痕量的目标组分,都需对备检样品进行预处理,其过程主要包括有样品提取(萃取)、浓缩、净化及再浓缩等基本步骤。完成浓缩过程的常用装置包括旋转蒸发仪、浓缩器和氮气吹扫(简称氮吹仪)等,其中以氮吹浓缩较为简单,它不需要的装置设计,当样品数量不多或溶剂量较小时,采用该法方便。当同时需要浓缩大批量样品且溶剂量较多时,以上各浓缩装置就显得力不从心,浓缩过程显得费时、费力(需要看管,以防吹干)且开放式的氮吹装置对操作人员...
查看详情>>2022
6-6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仪器,是根据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恒定的原理,通过测定样品中氮的含量从而计算蛋白质含量的仪器。因其蛋白质含量测量计算的方法叫做凯氏定氮法,故被称为凯氏定氮仪,又名定氮仪、蛋白质测定仪、粗蛋白测定仪。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科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它能够准确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为相关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数据。凯氏定氮测定有三个步骤,即消化、蒸馏、滴定。消化:将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浓硫酸和催化剂(硫酸铜或凯氏消化片)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
查看详情>>2022
6-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仪在设计、选材、生产工艺、仪器造型上选用优质的防腐、耐热、耐压材料;高性能电磁阀、进口加压泵密封件以及其他器件,提高仪器有效寿命。使用单片计算机控制,自动加酸、蒸馏、设置存储数据。可用于农业、林业、环保、地质、化工、食品等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对植株、种子、饲料、食品、土壤、矿石等消化。土壤的阳离子交换性能,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固定阳离子之间所进行的交换作用,它是由土壤胶体表面性质所决定。土壤胶体是土壤中粘土矿物和腐殖酸以及相互结合形成的复杂有...
查看详情>>2022
5-17自动消化炉可以直观监测整个消化过程,不会出现泡沫溢出现象;保证样品消化快速*、无损失、无交叉污染,程序自动控制加热温度、消化时间,并通过液晶显示屏数字实时显示。适合谷物、饲料、食品、水、土壤、化学药品等样品的消解;消解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安全性。设备特点:1、炉内温度连续可调,控温精度高,控温稳定。2、铝锭一体加热,温差小,样品消化均匀。3、控制面板与炉体散热隔离,减少炉体高温辐射对控制系统的影响。4、过热保护:温度超过500℃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并报警。5、限温保护...
查看详情>>2022
5-13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是根据经典凯氏定氮原理设计的一套自动智能测检测仪器,广泛应于检测粮油食品、乳制品、饮料、饲料、土壤、化肥、沉淀物和化工产品中氨氮、蛋白质氮的总体含量,是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理化分析仪器。上海沛欧SKD-1000使用长寿命设计,上等微机智能控制,液晶彩色触摸屏操作,中文菜单式界面对话操作,自动完成加酸、加碱、加稀释液、蒸馏、滴定、清洗、存储、打印等一系列标准化过程,滴定采用国际标准颜色法判断(颜色传感器),该仪器操作方便,数据准确、性能稳定。在日常使用凯氏定氮仪时...
查看详情>>2022
5-6土壤肥料凯氏定氮仪采用肥料专用定氮管,采用自动加碱系统随心所欲的设置蒸馏时间,蒸馏结束自动报警清洗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的蒸馏器清洗,使测量更高更好的安防护系统,可实现对蒸馏器及管路的温压的测量和保护,紧急停止操作功能应对不时之需。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设备解决了硝态氮无法使用仪器测试的世界性难...
查看详情>>2022
4-19便携式农残速测仪采用流行的残留农药快速检测方法-两点法抑制率测定方法使用配套的软件,可将保存在仪器内部的测定数据上传到电脑,更有效地进行数据管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量大的农药,而且较多使用在蔬菜上。该类农药在生物体内可以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合,并且不易分离,即AchE的活性被抑制,致使神经传导中乙酰胆碱不能水解而积累,神经过度兴奋,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检测原理:便携式农残速测仪的检测原理是利用速测卡中的胆碱酯酶(白色药片)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药...
查看详情>>2022
4-12红外石英消化炉具有加热体(模块)采用红外加热,石英管辐射,耐强酸强碱、防爆裂,寿命长等特点,可用于农业、林业、环保、地质、化工、食品等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对植株、种子、饲料、食品、土壤、矿石等硝化。一、石英结构加热原理:远红外石英加热元件采用珠光乳白石英管配用电热材料,使原件具有优良可靠的远红外辐射特性,通电后,热材料发出的红外光与可见光中97%被乳白管所阻挡吸收使管壁温度升高产生硅氧键分子振动辐射远红外线,这样使97%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可转为远红外辐射。克服了单纯使用透...
查看详情>>